颅内有没有动脉瘤?脑血管造影(DSA)说了算
时间:2019-11-15 15:52 作者:冬雷脑科
医生们的检查为什么就不能一步到位?!
我的一个朋友的妹妹,纠结了大半年。因为做了一次磁共振的脑血管成像(就是医生常说的MRA),临床医生在看磁共振片子的时候,发现了一些端倪,那位医生发现她的左颈内动脉的壁有点毛糙,因此怀疑血管上有问题。
这时候,有什么办法去证实它们?
最好的办法就是做DSA脑血管的的检查。到底要不要做,在纠结了大半年之后,我的朋友的妹妹来到我这里。我们为她做了DSA的脑血管检查,发现左侧颈内动脉有一个拐弯处一个突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动脉瘤。
这个动脉瘤宽颈,在支架辅助下,进行微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得到及时治疗。再服用半年到一年的阿司匹林,如果复查DSA脑血管造影好的话,她的动脉瘤就算彻底治愈了。
什么是DSA?
很多去过医院的人都有一个体会,就是医生会让你做很多检查,特别是脑血管检查,一会是MRA,一会是CTA,一会是DSA。总是做了一个检查后还说看不清楚,建议做下一个检查,为什么不一步到位呢?还有做了CT和磁共振后,还说需要检查血管,难道CT和磁共振没用吗?
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一步步分解:
首先我们的头颅是个密闭的骨性结构,头颅骨保护着人重要的中枢神经系统,里面有大脑、小脑、脑干、垂体这些重要器官。脑子有了病,我们是开不见摸不着,以前都是通过间接的症状判断颅内的疾病,最高明的医生能够判断50%的准确率,我们可以为他大大的点赞了。
三国时的华佗靠着中医的方法为曹操诊断头上的病,已经非常了不起了,我们不知道华佗是如何做到的。但是现在有了CT和磁共振以后,现在普通的神经科医生都比华佗强百倍。
先说CT,CT是通过X线断层扫描收集的X射线的量,在经过计算机处理,从新再建图像,使我们能够看见脑子的结构,看见病变,当然有些病变看不见,需要静脉打些对比剂来显示病灶,而血管就是看不见的,通过注入造影剂,显示血管的影子,快速的做CT检查,就能够检查脑血管的影像,这是我们常说的简称CTA的检查。
磁共振的成像原理与CT不同,牵涉到高等物理,我们就不讨论了,但磁共振做脑的检查和血管的检查是分别的项目,可以同时做,也可以分开做,所以有时在做了脑的磁共振检查后,医生认为有必要,就要求做磁共振血管检查,简称MRA的检查。
DSA检查全名称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发明的一种医学影像新技术。这项技术是在通常的血管造影过程中,取人体同一部位两张不同时期的数字图象,进行剪影处理,消除两张图像的相同部分,得到仅有造影剂充盈的血管图像在血管造影中,得到清晰的血管影像。
要做到这一点,需通过股动脉或挠动脉插管,导管到达目标血管,通过导管向导管头端以远注射造影剂,来获取血管的更接近真实的图像,所以这种技术应用越来越多。由此可以看出这几种检查的区别:MRA最简洁,无创,经常可以用在初步脑血管筛选的检查,但存在不准确的缺点;CTA的准确度比MRA强一点,需静脉注射对比剂,也不能同时进行血管内治疗,一般不作为首选,但可以作为血管内治疗前期准备;
DSA目前作为很多脑血管病的金标准存在,并且具备同步血管内治疗的优势,是其他两种检查方法不能比拟的。
通过以上说明大家能够理解医生在为每一位患者做各种脑血管检查的选择时的良苦用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