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神经外科 > 脑动脉瘤 >

脑微栓塞与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时间:2020-01-15 14:45    作者:冬雷脑科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发生脑缺血事件时有报道,文献报告10%~76.5%的未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MRI DWI发现高信号点状缺血灶(HSI),韩国中央大学的Park JC等回顾性分析271例动脉瘤栓塞术后患者MRI资料,得出患者年龄、糖尿病史、既往卒中史、多发动脉瘤、Enterprise支架的应用等是微栓塞事件的危险因素,相关研究发表在2016年2月《Journal of Neurosurgery》上。

  前交通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后分水岭区微栓塞灶。

  一般资料

  271例患者,男性68例,女性203例。详细资料见表1。所有患者(无论用不用支架)术前5-10天开始双抗(阿司匹林100mg,4次/日,波立维75mg,4次/日),监测P2Y12反应单位(PRU),药物抵抗(PRU≥240),改用西洛他唑口服(200mg负荷剂量,之后予以50mg,2次/日),术中肝素化,维持ACT200-250s。所有患者术后进NICU观察24小时,之后在病房观察24小时后出院。出院前继续双抗,出院后予以单用阿司匹林4周(未用支架)或双抗2月继以单用阿司匹林至少4月(支架辅助栓塞,105例)。

  结果

  术中动脉瘤破裂4例(1.5%),其中1例有永久性后遗症,其余3例恢复良好。术中血栓或栓塞事件5例,应用替罗非斑成功处理,术后无任何症状。所有患者术后第一天行头颅磁共振MRA及 DWI和ADC成像,对于直径超过10mm的明显的梗塞灶也记在微栓塞灶(HSI)总数内。结果101例(37.3%)发生微栓塞事件,5个病灶以下为26.2%,6个及以上病灶为11.1%,只有3例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状。

  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动脉瘤栓塞术后微栓塞事件的相关因素包括患者年龄、糖尿病史、既往卒中史、MRI flair白质高信号病变、多发动脉瘤、Enterpris支架等,而与栓塞手术时间、动脉瘤大小、抗血小板功能降低、球囊辅助、多导管技术等没有关系。

tags:

上一篇:脑血管病讲座:脑动脉瘤原来是这样的

下一篇:动脉瘤是怎么形成的?

医院地址(医保定点医院):

上海市青浦区华徐公路988号

门诊时间(无假日医院)

08.00AM~17.00PM

沪医广【2022】第08-16-G297号 沪ICP备18046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