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脑梗塞您需要了解什么?
时间:2019-11-15 15:45 作者:冬雷脑科
记住!4-6小时,这就是生命线!
脑梗塞俗名脑中风,多发生在秋冬天气较为寒冷的季节,并且多见于45~70岁中老年人。病人常伴有高血压病、动脉硬化、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房颤等慢性病。起因是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使血管腔急性闭塞, 引起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缺血坏死后发生的一系列脑功能障碍。由于起病突然,常于安静休息或睡眠时发病,因此许多患者失去了宝贵的黄金抢救时间,最终留下令人遗憾的严重后遗症或者死亡。
那么我们如何知道自己或身边的亲戚、朋友发生了脑梗塞呢?她有哪些早期症状?
这要根据梗塞的部位和梗塞面积有所不同,最容易出现的表现有:头痛、眩晕、耳鸣、半身不遂,可以是单个肢体或一侧肢体,可以是上肢比下肢重或下肢比上肢重,并出现吞咽困难,说话不清,恶心、呕吐等多种情况,严重者很快昏迷不醒。
每个病人可具有以上临床表现中的几种。另外有一种称为"腔隙性脑梗塞"的疾病,病人可以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因其他病而行脑CT检查发现此病,有的已属于陈旧性病灶。腔隙性脑梗塞可以反复发作,有的病人最终发展为有症状的脑梗塞,有的病人病情稳定,多年不变。故对老年人"无症状性脑卒中"应引起重视,在预防上持积极态度。
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措施呢?
一旦发现这些情况应立即拨打120求救,并告知急救医护人员目前发生的症状,好让接收医院做好充分准备。因为是急性病一般遵循就近医治的原则,送往具有神经内、外科并有条件开展静脉溶栓和动脉取栓的医院。将会争分夺秒极大提高救治成功率。在欧美等一些医疗水平较发达的国家已经实现救护车上远程实时视频诊断和静脉溶栓治疗。
那么如何进一步确诊脑梗塞?
这需要神经内科医生的临床体检判断进行NIHSS评分然后结合CT 和MRI、心电图、凝血功能等检查明确诊断和相应的治疗措施。CT 和MRI检查可判断是脑出血还是脑梗塞;MRI可较早发现脑梗塞的部位、范围;CTA和MRA可发现脑血管狭窄或闭塞的部位并指导治疗。心电图作为常规检查需要排除心肌梗死、风心病、心律失常等证据。脑栓塞可作为心肌梗死的首发症状并不少见。颈动脉超声检查对于低位的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有提示意义。
脑梗塞明确了以后该如何治疗呢?
根据中国和美国各自2015年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指南要求:对发病4.5小时内适宜的患者(NIHSS评分≥6)尽早静脉注射溶栓药物(r-tPA )仍然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治疗的主要方法。尽早恢复血流灌注可以有效地降低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远期并发症,改善3~6个月的预后。应最大程度地缩短发病至初始治疗的时间,因为越早治疗的患者获益越多。如果适合静脉注射r-tPA 的患者在初始评估时无颅内血管影像学检查,患者应在影像学检查和血管内治疗前接受静脉注射r-tPA 治疗,以减少初始治疗的时间,而这正是r-tPA 疗效的关键。
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和医用材料的发展,动脉取栓已经成为目前脑梗塞治疗的重要手段,与静脉溶栓一起作为可选择的一线治疗方案。该方法又称血管内介入治疗,即通过一侧大腿根部的股动脉经皮肤穿刺插入一根2毫米粗的导管,然后在动脉内伸入到脑及颈部血管,通过一些可回收抓捕装置将脑动脉内的血栓取出,恢复正常血流。
但接受动脉取栓治疗的病人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
①卒中前mRS评分为0 分或1 分;
②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4.5 h 内接受了r-tPA静脉溶栓;
③脑梗死是由颈内动脉或近端大脑中动脉M1 段闭塞引起的;
④年龄≥18 岁; ⑤NIHSS 评分≥6 分;
⑥ASPECTS 评分≥6 分;
⑦能够在发病后6 h 内开始治疗( 股动脉穿刺) 。
那么对于大脑中动脉M2 或M3 段、大脑前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或大脑后动脉闭塞满足以上条件的病人也可以通过动脉取栓来治疗,但疗效不确切。许多研究已经证实静脉溶栓结合动脉取栓可以明显改善病人的预后,血管再通率接近80%。
因此时间就是生命,如何与死神赛跑?记住4-6小时,这就是生命线!
当然无论静脉溶栓还是动脉取栓均有一定风险,脑出血是其最大的风险,另外治疗后血管依然不通或者再通后仍然发生脑梗塞等并发症依然存在。但百害而取其利,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奋起反击,生命才有希望,生活才有质量。